|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

关键词:民族文化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巴彦淖尔城市在线
  • 电 话:15647815944
  • 网 址:http://
  • 感谢 linhe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275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一、蒙古文字
  蒙元时期先后行用两种蒙古文字。一是蒙古畏兀字,一是八思巴蒙古字。
  蒙古畏兀字:成吉思汗建国时,以畏兀字母书写蒙古语,称为蒙古畏兀字。畏兀字即古回鹘字,是一种拼音文字,创始于八世纪,共有字母20个左右。蒙古畏兀字自左向右竖写,蒙元统治者用以书写诏令文书,并用来译写汉文典籍。元世祖命八思巴制作蒙古字颁行后,蒙古畏兀字不再作为官方文字,但仍在民间行用。

  元武宗时,畏兀儿人搠思吉斡节儿对蒙古畏兀字作了不少规范化的工作,第一次制定了蒙古字正字法和书面语法,使蒙古畏兀字成为便于普遍推广的文字,一直被蒙古族使用到今天。搠思吉斡节儿著有语法书《蒙文启蒙》(一译《心箍》),这部书现已失传。

  八思巴蒙古字:忽必烈在1260年即位后,封授八思巴为国师,命他制作蒙古字。1269(至元六年)正式颁行,称为蒙古新字,次年又改称蒙古国字。八思巴新制的蒙古字由此成为官方法定的文字。这种蒙古字系依据藏文字母改制而成,共有字母40多个,用以拼写蒙语,也拼写汉语。字母基本通用,但有些字母在拼写蒙语和汉语时,代表的音值不同。《事林广记·蒙古字百家姓》和传写本《蒙古字韵》将汉字与拼写汉语的八思巴蒙古字对照,是当时的识字课本。元朝亡后,北元也还用以铸造官印。此后,八思巴蒙古字渐不通用。


  二、史学

  十三世纪蒙古族的历史巨著--《蒙古秘史》(《元朝秘史》)是蒙古国官修的史书。此书原文是畏兀儿体蒙古文,作者佚名。明朝的翰林译员用汉字音写蒙古语原文,逐词傍注汉译,分段节译共有282节。1936年出版的《四部丛刊》三编本,是目前最好的版本。
  《蒙古秘史》从成吉思汗二十二代祖先写起,记载了许多蒙古氏族和部落的起源。书中突出描述成吉思汗早年的艰难经历和他在战乱中壮大自己势力,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记载蒙古国南征金、夏,收服畏兀儿,进兵中亚,远征欧洲的情况。在这部书中包含十二、十三世纪蒙古社会状况的丰富资料,涉及当时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组织、政治军事制度、部落战争、社会意识等各个方面,是一部重要的蒙古史典籍。

  《世界征服者史》是有关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远征国外的历史著作。此书是十三世纪波斯史学家志费尼(12261283)1252-1253年撰写的。该书是研究十三世纪蒙古史的基本资料之一。许多章节是作者根据耳闻目睹的第一手材料写成的。同时对研究畏兀儿史、中亚史、西辽史也有重要价值。

  《史集》是十四世纪初用波斯文写成的世界通史性的巨著。伊利汗国宰相拉施持(1247?1317)奉伊利汗合赞和合儿班答之命,主持编纂,历时十年编成。本书蒙古史部分具有很高史料价值,是研究蒙古史的最重要的基本史料之一。作者不仅利用了波斯、阿拉伯文著作,还利用了蒙古史书《阿勒坛·迭卜帖儿》(意译为《金册》),蒙古朵儿边氏字罗远相了大量重要史实。

  《圣武亲征录》。又名《圣武亲征记》,是一部有关成吉思汗、窝阔台时期蒙古历史的重要史籍,作者佚名。出自《元太祖实录》的《元史·太祖本纪》与该书许多内容相同,可知《实录》出自《圣武亲征录》书。根据蒙文秘籍《金册》撰修的《史集》第一卷中的《成吉思汗纪》,除西征部分外,内容与《圣武亲征录》几乎相同,所以,《圣武亲征录》很可能是《金册》的蓝本。

  元朝继承了为前朝修史的传统,忽必烈时,就成立翰林国史院,撰修皇帝《实录》和许多典籍。其中有许多蒙古士人参加了撰写和翻译工作。1345(至正五年),中书右丞相脱脱主持编写了《辽史》、《金史》、《宋史》。辽、金、宋三史是各族史家共同劳动的结晶,康里人铁木儿塔识任三史总裁官,修史官中有蒙古人泰不华、畏兀儿人沙剌班、哈剌鲁人伯颜、唐兀人余阙等。


  三、蒙古字学

  元政府重视教习蒙古文字。至元六年(1269)二月颁行八思巴创制的蒙古字,七月,就设立诸路蒙古字学,招收生员学习。第二年,设诸路蒙古字学教授。至元八年规定生员免一身差役,学习二、三年后,考试合格者,酌量授以官职。上路额设生员三十人,下路二十五人。各路蒙古官员子弟均可入学,回回、畏兀儿等色目人,愿入学者,不受额数限制。
  至元八年(1271)在大都建立蒙古国子学,置教官五员,选随朝蒙古、色目、汉人官员及怯薛子弟入学,以《通鉴节要》蒙文译本为教材,教习蒙古文字。生员无定额。延祐二年(1315)生员为一百五十人,学习二、三年后,成绩优秀者,通过考试授以官职。至元十四年(1277)设立蒙古国子监,专门管理蒙古国子学。


  四、文学艺术

  随着统一语言的形成和文字的产生,还出现了蒙古人自己创作的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蒙古秘史》既是一部史学名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书中有大量的韵文,生动的细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有很高的研究和鉴赏价值,是蒙古民族第一部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
  蒙元时期涌现出一批少数民族文学艺术人材,其中,也有蒙古族的作家和诗人。蒙古族剧作家杨景贤,号汝斋,写有十八个剧本,现存《刘行首》、《西游记》等。蒙古人阿鲁威,是当时著名的散曲作家。蒙古族诗人泰不华,字兼善,著有《顾北集》,诗作传于今者有二十余首,明清时代的评论家说他的诗作可以与同时代的乃贤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媲美。

  当时,蒙古族的音乐、舞蹈、绘画,也都具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和风格,同时吸收了其他民族的艺术精华,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宫廷音乐,曾采用党项族和女真族的一些乐曲。和林、上都、大都的建筑艺术,除保持蒙古独特的风格外,还吸收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技巧。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